【非凡十年看睢阳】村美民富 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日期:2022-10-17 15:38:52    来源:中国睢阳网  作者: 来源:商丘日报  ;  编辑: 陈士威  ;  审核: 高敏  ;  统筹:杭冬青

  8月24日,睢阳区李口镇李帽头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欢声笑语不时从大棚里传出。

  “我们村现在有500亩大棚,一个大棚的年纯收入有3万元左右,农民种植小青菜的积极性很高。”李帽头村党支部书记李齐杰告诉记者,村里成立商丘宏帮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不少农户加入其中,附近村庄的土地得到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

  蓬勃发展的小青菜种植只是睢阳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睢阳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方针政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基层治理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守得更牢

  初秋时节,穿行睢阳区乡村道路上,路两边的庄稼丰收在望。“今年的收成好,一亩地小麦收1200多斤,看这玉米也少不了千把斤。”在郭村镇沈梅村,村民李玉兰说起粮食收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十年前,睢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37万亩,平均单产442.8公斤,总产约5.153亿公斤。党的十八大以后,睢阳区立足农业大区实际,深入实施“科教兴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持续打好粮食生产组合拳,实现了面积稳、产量增、质量优的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7.5亿公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河南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据了解,睢阳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以农业科技为支撑,采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结合,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信息农业,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单产、总产连创新高。2021年,睢阳区粮食播种面积156.3万亩,平均单产551.25公斤,总产8.616亿公斤。单产、总产分别比2012年增长24.49%、67.2%。

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继承老品牌、传承老工艺、重启老字号、聘请老师傅、保持老味道。”8月24日,商丘市牵手食品有限公司大有丰酱园总经理丁良彬告诉记者。

  坐落在坞墙镇的大有丰酱园今年年初正式投产运营,广大市民记忆中的“老味道”再次回归餐桌,“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大有丰酱园采取“公司+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作方式,带动周边400多名群众就业。目前,大有丰酱园年产值1000多万元。

  近年来,睢阳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完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在睢阳区,不断发展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不胜枚举——李口镇万亩西瓜种植基地、郭村镇万亩土豆生产基地、娄店乡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包公庙乡三樱椒生产基地……一个个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蓬勃发展,拓宽了数以万计农民的增收之路,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截至目前,睢阳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32个,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建设千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8个,建成百亩以上果蔬基地18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西瓜)示范村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22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4家、家庭农场383家,打造了毛堌堆穗穗平安、宋集农呱呱、冯桥应天农业等一批精品果蔬示范点,包公庙爱格禽业、郭村宏星牧业、闫集春田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十年间,全区农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54.95亿元提高到现在的10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478.98元增加到14789元,增长了128.26%。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融合蹄疾步稳

  在闫集镇楚庙村记者看到,村内道路洁净平坦,房屋外墙粉刷一新,绿化苗木生机勃勃,村里村外整洁有序。“我们这儿虽说是农村,可不比城市差,除了没有高楼大厦,其他的没啥大的区别。”村民刘爱莲谈及村里的环境,那叫一个自豪。

  近年来,睢阳区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为目标,以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推动“厕所革命”、推进村庄污水治理、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政府独资的宋都清洁公司,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模式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探索制定了“三级管理、四级考核”机制,建设垃圾中转站13个,购置各类环卫车辆1977台,配备保洁人员1816人,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常态长效,98.5%的农户实现安全饮水,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36%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同时,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四美乡村”90个、“美丽小镇”13个、“五美庭院”8.3万户,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9万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睢阳区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节水农业、土壤改良与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1.4%提高到1.45%,秸秆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87%提高到95%,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减少,不仅实现了双减目标,而且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8月24日,睢阳区勒马乡宋破楼村委会副主任王旭站在村史馆的院子里感慨道,“建这个村史馆,就是让村民们不要忘记过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谢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宋破楼曾是个贫困村,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这个村不仅提前脱贫,而且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光伏发电、温室大棚、千亩寿果示范园、菊花基地等,每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全村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党的十八大以来,睢阳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聚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区之力、聚各方之智,全力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四场硬仗,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65亿元,建设扶贫车间63个、光伏电站19座,修建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461.3公里,农村危房全部清零,饮水安全彻底解决,教育、医疗全面保障,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全区29个贫困村、7043户、176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以解决农村“一老一小”问题为切入点,近几年,该区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带动,探索出了一条适宜睢阳区情的城郊型乡村振兴新路子,破解了中心村建设、空心村整治、人居环境整治难等一系列问题,激活了人力、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实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据统计,睢阳区共投入资金5897万元,建设农村安居养老房569套,整理土地2.13万亩,土地增减挂钩1.5万亩,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同步加快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近两年,睢阳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执笔:张浩哲 张富义 刘春正 邵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