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德善高地 ——“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座谈会专家学者、“商丘好人”代表发言摘要

日期:2023-03-24 09:48:46    来源:中国睢阳网  作者: 来源:今日商丘  ;  编辑: 陈士威  ;  审核: 高敏  ;  统筹:杭冬青

  “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座谈会现场。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融媒体记者魏文慧摄

  编者按

  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3月23日上午,由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商丘日报社承办的“榜样力量·德润商丘”——“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市行政中心举行。座谈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委党校、商丘师范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商丘好人”代表就“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畅谈感受,建言献策,旨在深入探讨“商丘好人”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扩大“商丘好人”影响,带动更多身边人学习“商丘好人”、礼赞“商丘好人”、争做“商丘好人”,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商丘大地成为“好人精神”不断生发的沃土,让“商丘好人”精神转化为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商丘在全省“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将部分发言摘要进行整理刊发,供大家学习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陈鹏

  讲好讲深好人故事 弘扬先进美德文化

  今天来到人杰地灵的商丘,感触很深,感悟良多。“商丘好人”评选中有那么多系列的动人事迹,在这些模范人物的身上,让人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一种催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我理解的“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就是这些“商丘好人”群体所体现的不只是一个个的个体,或者一个个的事件,而是支撑引领化育成一种先进的文化。“商丘好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也是新时代社会道德风貌的写照,就像会场横幅上所写的:榜样力量,德润商丘。我觉得“润”这个字特别好,它具有生活意义上的渗透性。

  “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认为,“商丘好人”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如下的突出特征:

  一是对传统美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代殷商文化孕育了宝贵的商业精神和人际交往原则。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在这里百家争鸣、讲学论道,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致力于书院教育,确立“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人才培育模式,文化教育的昌盛使传统优秀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其生活习惯。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体基因一直深植于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这些都成为了好人文化的传统渊源,并且它们以新的形态和内容获得新生。

  二是对红色精神谱系的继承和接续发展。商丘是淮海、渡江两大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彭雪枫等英烈曾战斗于此,“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与“商丘好人”所体现出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的品质一脉相承,是对红色精神的赓续。

  三是对新时代以德化人机制的重要创新,体现了历史的主动精神。商丘市连续举行七届“商丘好人”文化周系列活动,久久为功,产生良好示范效应,以优秀人物“故事态”的呈现方式进行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实现了道德教育力的升级。

  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这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先进的人创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变成先进,正如商人涵养孕育了商文化,好人涵养孕育了好人文化。那么,从商人到商文化的形成,从好人到好人文化的形成需要什么?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相应关系的正向互动建构,三是从个体化走向群体化,从群体化走向文化,循序渐进地建构相应的社会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商丘好人”群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看得见摸得着,有血有肉。

  未来如何建设以“商丘好人”文化为代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美德文化?我有三点建议:一、需要进一步树立典型提炼典型的精神,让更多的典型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力量。二、需要形成良好的美德文化的土壤,有这种肥沃的社会土壤,才能孕育出更多的好人和好人文化。同时,在其他的经济和政治方面也能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才能让美德行为和美德文化不断涌现和弘扬。三、要让这种美德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全国推广,甚至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有这样一群人,进而扩大中国精神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学系主任 魏 涛

  发掘“商丘好人”历史文化底蕴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德善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这些提法,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学为好人”,体现商丘深厚文化底蕴中道德价值的延续性

  近年来,“商丘好人”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我们不得不对其形成之缘由进行深度思考。从根本上看,“商丘好人”现象的形成及广泛影响,源于商丘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张扬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商丘的文明之久与文化之盛在中国历史上甚为罕见,这里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和文明光耀,更是诞生了一大批文明之星和有德之士。人文精神及其高洁的道德品行延续至今,不断融入商丘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商丘人“学为好人”的深厚文化根源。

  “商丘好人”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以自己一个个平凡的个体,践行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学为好人”的价值追求,从他们身上展现出中华道德风化和传统美德的影子,让人感受到的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文化自信。

  二、“学为好人”“商丘好人”群体精神品格的时代展现

  纵览历史上商丘贤达的道德风范,他们将“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友爱、侠肝义胆、忠诚担当、爱国爱民、忧怀天下、清正廉洁”的精神定格在商丘人抹不去的精神记忆中,逐渐成为这方热土上人们长期认同和坚守的共同价值理念,并成为形塑商丘人的重要文化标识。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膨胀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在古老而又富有现代活力的商丘大地,从个人、家庭到团体,“好人群体”在逐步实现着全方位与全覆盖,经由我们政府的多年持续推动与打造,一幅新时代德善高地的美好画卷已经在这里徐徐展开。“商丘好人”俨然成为一种受社会关注的高倍出圈现象,已经成为新时代商丘人自我约束、相互勉励、共同发展的励志符号,也将成为一代代商丘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学为好人”,中国式现代化中德善高地建设的路径探索

  把商丘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模范高地,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需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踔厉奋进的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功利主义和庸俗实用主义催生下的精致利己主义,如何改变平常生活中的“冰冷”与“淡漠”,危难来临时的“无视”与“冷漠”,关键时刻的“退缩”与“明哲保身”,满足人民群众对至善的需要,要求我们充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建立一整套以好人打造为核心的德善高地建设体制。

  首先,就是要传承数千年商丘历史文化中的学好人、做好人的优良传统,确立以“学为好人”为中心的价值引导机制。其次,我们要推进好人有好报的良性循环,走访、慰问帮助好人,建立好人的保障机制,借助于当今时代的全媒体特征,从社会宣传、关爱帮扶及发展需求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驾护航,勿让做好事者寒心,勿让好人失望,真正实现从“商丘好人”到“商丘人好”的转变。最后,抓好有温度的“好人教育”,播下“好人种子”,建立富有地方育人特色的德育机制,这是确立“商丘好人”形象、扩大“商丘好人”群体范围、持续打造德善高地的关键。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文部主任 秦 健

  让“商丘好人”赞歌唱响中原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中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认为,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独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商丘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历史上“厚重多君子”的德善之地,从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子,提倡“宽容于物、不削于人”的庄子,到因公殉职的任长霞、舍己救人的李学生,一代又一代商丘人凝聚起“崇德尚贤、勤劳智慧、善良朴素、勇于奋斗、乐于奉献”的“商丘好人”精神,这与千百年来我们所传承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新时代中国精神一脉相承。

  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进一步提升“商丘好人”品牌的传播效能,通过打造“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开通“商丘好人”微信公众号、推出“商丘好人”网上展馆、制作“商丘好人”歌曲等方式,艺术化地展现出“商丘好人”的感人事迹,塑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精神标杆。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好人文化更加亲民,好人精神更接地气,提升了商丘乃至河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当前,商丘市已迈入从“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到“商丘人好”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为了继续深化“商丘好人”品牌建设,让“商丘好人”精神转化为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打造“商丘好人”代言人。从2005年李学生勇救儿童到今天,“商丘好人”已经发展为两万多人的庞大群体,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加速度。“商丘好人”在商丘当地拥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对于其他地方的群众来说却比较陌生,提升“商丘好人”在全省以及全国的知名度,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建议选取典型人物为“商丘好人”代言,挖掘他们身上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出彩点和记忆点,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引航灯”。

  二是创新“商丘好人”传播手段。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贴近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他们喜爱的叙述方式和审美风格讲好商丘故事、好人故事,推出绘本、图书、动漫、短视频等特色文化产品,开展“商丘好人”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从线下到线上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扩大“商丘好人”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三是创办“商丘好人”文化论坛。为省内外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先进模范搭建一个交流、合作、传播的大型平台,定期针对特定主题展开研讨,集思广益,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增强商丘故事、好人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商丘好人”文化品牌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四是扩大“商丘好人”公益基金覆盖面。“商丘好人”帮扶基金面向的是生活困难的好人群体,在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帮扶。为了激励更多人做好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议扩大公益基金的资助范围,不局限于“商丘好人”群体,而是面向商丘籍人员和在商丘的外籍人员。用好公益基金的“蓄水池”为好人纾困解难、保驾护航,增加“商丘好人”品牌的道德温度,让“德者有所得、好人有好报”成为全社会共识,让善行义举成为一种良性循环,让“商丘好人”赞歌唱响中原大地。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可亭

  平凡英雄 道德榜样

  2005年3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对商丘籍英雄李学生温州救人的壮举作出批示:“李学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李学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世间有造就伟业的英雄,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英雄,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李学生就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

  18年过去了,如今“商丘好人”已不再是李学生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一种文化。我们去采访“商丘好人”,他们可能会说,做好人好事是出于本性与自然,说不出这是高尚与伟大、责任与担当;他们可能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但润物无声,下自成蹊;他们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生根、开花、结果,粲然生辉。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历史名人,或发明创造,敢为人先;或忠君爱国,忠孝传家;或改革创新,心忧天下,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商丘好人”崇德向善、大爱无疆。

  燧人造火,开启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阏伯司火,观测天象安排农时农事,以保障人们的生活;苍颉造字,为华夏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工具和载体;商汤“网开三面”,以仁爱之心对待禽兽,赢得40多个周边小国的归附,最后建立商朝;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忠孝两全,感动和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面对安史叛军的进攻,张巡带领军民死守睢阳,令人肃然起敬;在应天书院学习考中进士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清朝康熙年间商丘人宋荦,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勤民务实,被康熙皇帝赞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商丘历史上的这些名人和他们的事迹,为“商丘好人”的井喷现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商丘在历史上被称为“应天”和“归德”。“应天”原意为顺应天命,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顺应天道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惟如此,才能家国和谐,“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事半而功倍。“归德”,今天可以理解为“旨归在德”,即要求人们回归到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上来,提升个人素质,完善自我与他人之人格。

  好人是榜样,道德是力量。我是2017年度敬业奉献“商丘好人”,能在今天的“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座谈会上发言,既是一种荣幸,也是与在座的“商丘好人”及“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的沟通与交流,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意义。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工会副主席 黄 伟

  让老百姓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

  2005年,李学生当选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候选“感动中国人物”,商丘组织李学生事迹报告团全省巡讲,我们单位也组织学习了李学生事迹。

  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体会到了一种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这一年,商丘成立了第一支民间公益团队——商丘义工联。2008年,我发起成立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从市区走向各县,从商丘走向全省,又跨省走进了山东、安徽。可以说,从李学生开始,义务、公益两个词在商丘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古道热肠,“商丘好人”成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时光荏苒,李学生牺牲已经18年。这18年,我也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带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参加救援572次,挽救76人生命,打捞溺水者遗体402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1040多万元,救援的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安徽的十多个地市。我们走进3095所学校宣传水上安全知识,使商丘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大幅度减少。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连续11年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社会搜救力量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中宣部指定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2020年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2019年被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这些年,我被问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数百次跳进水中去救人,每次都冒着生命危险,又两次捐献骨髓救人,图什么呢?”我想说的是,我所做的一切,图的就是在老百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会长 李东亮

  情暖身边好人 让好人有好报

  2013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市成立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这是河南省首家注册成立的针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乡村好媳妇等进行礼遇、帮扶和关爱的社会组织。

  协会成立以来,遵循“喜有人贺、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苦有人问”的宗旨,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礼遇身边好人、尊崇道德模范活动,启动情暖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项目和关爱好少年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了帮扶“商丘好人”基金、李学生奖学金,成立了帮扶“商丘好人”协会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

  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依托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启动了政府引导、行业监督、社团主导、社会参与的“商丘好人”帮扶基金,通过汇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形成稳定的帮扶资金来源,实现对生活困难的身边好人等受助对象持久化、常态化关爱帮扶。目前,协会已累计帮扶、关爱和礼遇各类各级模范人物1万多人次,发放帮扶资金1500多万元,“商丘好人”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大大提升。

  为了多渠道开展对身边好人的礼遇和关爱,协会陆续启动为“商丘好人”免费理发、免费体检、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免费参观景区等服务,让好人在社会上受尊崇、得好报、享实惠。在协会的倡导下,好人“爱心联盟单位”为“商丘好人”和各级道德模范提供免费洗浴、住宿和免费搭乘出租车及婚姻登记优先、就餐打折优惠等活动。

  今年3月,经协会积极协调、联络,商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商丘好人”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白名单”优先机制和定期回访机制,及时帮助“商丘好人”群体解决困难和诉求。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河南好人”、商丘义工联会长 杨海振

  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

  我从20岁开始参与公益活动,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8年,18年的坚守,公益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2017年我当选商丘义工联会长,组织开展助老、助残、助学、助困、“商丘好人”爱心早餐、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相关的义工活动。

  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商丘义工联组建了商丘市第一支义务防疫消杀队,累计为20多个社区的近700个居民小区,城中村、学校、医院等进行义务消杀。商丘义工联的“商丘好人”爱心早餐项目已经运行近8年,累计为有需要的群体免费提供早餐43万多份,带动5万多人次参与到爱心早餐志愿服务中。

  近年来,商丘持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全市已迈入从“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到“商丘人好”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竞相出彩的良好局面。

  “商丘好人”精神有着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向好人学习、争做好人在商丘蔚然成风。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公益活动走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把“好人精神”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处处开花结果。

  今后,我会继续做好用身边事感化身边人,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做一名“好人精神”的宣传者、践行者,争取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为商丘这座好人之城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河南好人”、商丘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发起人 张 莉

  让爱心的火焰照亮每一个角落

  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我一口气读了3遍,感觉一股股暖流穿透人心。这封回信内容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字字暖心,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好人”的关爱。这封回信不仅是写给李培生、胡晓春个人的,也是写给所有“商丘好人”和奋战在一线的普通志愿者的。

  2013年,我发起成立民间草根公益团体“爱心团团”。2020年9月,“爱心团团”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商丘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注册人员1200余人,微信群会员3000余人。十年来,团队先后组织爱心送粥、情系瓜农、环保公益、爱心助考、助学筑梦、情暖夕阳、防汛抗疫等志愿服务1200余次,参与活动的爱心志愿者10万余人次,募捐款物价值800余万元。其中,“助学筑梦”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志愿者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在全市50多个乡(镇)寻找、考察帮扶对象,搭建起爱心人士与困境儿童的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助学筑梦”项目已成功对接312名困难学子,累计帮扶资金和物品价值600余万元,做到了每周有家访、每月有对接、每年有回访与慰问。

  十年的公益之路,让我获得了“商丘好人”“河南好人”的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在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将身体力行传播真善美,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做惠及他人的实事,让爱心的火焰照亮每一个角落,让道德的力量折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文字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